非银热,银行冷 —— 这可能是对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推进状况失衡最好的描述。
资本市场标准网信息显示,截止9月30日,共计包括公募基金、证券公司、基金销售机构在内的58家公司获得了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编码。加上此前获批的工行、招行、平安3家银行,也即是说已有61家机构已经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。
与券商和基金从战略和战术上都如火如荼推进基金投顾业务不同,展业须受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双重监管的试点银行,呈现“停滞不前”的状态已有多时。
而现在,券中社记者独家从两家试点银行处了解到:两家行筹备多时的“真”基金投顾业务,目前都处于“暂缓”状态。
“前两周叫暂停的。我们内部研究下来,目前可能还是适合做资产配置建议,也即‘动口’模式”,一名试点银行零售条线知情人士告诉券中社记者。
“我们也是暂缓状态。本来是有计划上线‘真’基金投顾业务的,现在看到证监会有更为细化的规定,我们也就根据这些规定去主动跟银保监沟通,先摸清楚监管的指示,再视情况重更新开启”,另一名试点银行负责投顾业务的团队人士告诉记者。
专业人士口中的“真”基金投顾业务,核心要义在于“全权受托,代客理财”,机构是完全在客户授权的范围内,完全代替客户做出投资基金的具体品种、数量和买卖时机的选择,并在后续全权代替客户自主进行基金产品申购、赎回、转换等交易申请。
目前,包含三家试点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,事实上从几年前就已经陆续在手机银行APP上推出了“智能投顾”服务。它们的大致运作逻辑是:通过客户的风险测评、问卷回答或存量资产数据得出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,为其匹配相应的投资组合。而投资组合通常会按风险等级的不同分为保障类、稳健类、灵活配置类、积极进取类等,给出各类资产的建议比例,并按资产类别分别匹配产品。
这些“智能投顾”的界面通常会显示组合的成立时间、组合及比较基准的收益曲线、组合配置等信息。有些还支持客户自定义配置:即如果对推荐组合不满意,可以调整组合中各产品的配置金额和配置比例,还可以删除组合中原有产品或添加新产品。
总之,这些银行已有智能投顾服务跟“真”基金投顾业务还差最顽固的、最难打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——它们都停留在提供资产配置建议的层次上,不支持客户在授权后,就完全让投顾服务提供方“放手配置”而不闻不问。
而前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的“与监管积极沟通”,是因为近期有关基金投顾的监管意图频频传出:一是《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》,通知称机构不得新增开展不符合《试点通知》的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建议活动,包括不得展示或上线新的基金投资组合策略,已上线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不得新增客户,不得允许存量客户追加组合策略投资;二是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指引(征求意见稿)》,其针对服务业绩展示、责任边界和具体的展示指标等等作了十分细致的要求,不仅规范了基金投资组合策略表现的展示指标和基金服务评价指标,也对指标的计算口径进一步加以规定和细化。
“这些都是证监那边(含中基协)出的细化的监管规则。我们推进基金投顾的进程必须要停一下,去跟监管沟通就这些规则沟通。等沟通清楚了,明确到底能不能做、怎么做,我们再继续推进基金投顾业务”,上述知情人士称。